對講科普 DMR與dPMR的制式簡介
在專業通信設備不多,頻譜資源富裕的情況下,傳統的通信制式只需把信道間隔適當變窄即可增加通信用戶數,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,使用通信設備的用戶劇增,原有的頻率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。世界各國,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相繼采取技術體制轉型的方式,將對講機的技術體制從模擬轉換為數字,容量可成倍提高,由于數字對講機良好的抗干擾性及豐富的應用界面,這就為數字對講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。
第一臺對講機誕生在1936年,是一臺調幅車載臺。AM、FM的調制方式大家熟知,七十多年來的技術應用幾無變化,真正發生變化的是近5年的事。
頻譜資源的不足帶來通信使用的困惑,當信道間隔由100kHz、50kHz、25kHz、12.5kHz縮小時,還能再縮小到6.25kHz嗎,因為人的語音占用的帶寬就有3 kHz,如果沒有新技術出現,壓縮帶寬的通信難以實現。
其次是模擬通信的不安全性、語音的低質量、業務功能的單調迫使人們必須在模擬轉數字上去尋找突破的方案。
另外,通信的方式的綜合應用也成為信息時代的新要求,一部對講機不單是通話,還要求能提供圖象、短信等功能,通信的方式也未必是面對面,借助IP網絡實現網對網,區對區的通信都離不開數字技術。
DMR與dPMR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登上通信舞臺的。它們的協議是有效利用頻譜資源、保證通信安全、提供綜合移動通信能力的典范標準。
DMR為TDMA接入,相對于我國的TETRA、IDEN而言,它成本低廉,容易實現。其協議的實現分為直通,轉發與集群三個階段。DMR協議于2005年4月由歐洲ETSI提出,2007年12月正式公布。協議文件為ETSI TS 102 361,采用4FSK調制,12.5kHz信道間隔,雙時隙,業務速率9.6kbps.
DMR能使容量成倍增加,并延長電池壽命、提高語音質量、解決數據集成應用等問題,是市場需要催生的產物,適用于政府、大型企業。DMR中涉及到諸多摩托羅拉的技術專利,正是這些專利很好地解決了時分通信中遇到的技術難題。
有必要提出的是對于語音編碼的算法與速率,DMR并沒有明確規定,但2006年4月,DMR的MOU(諒解備忘錄)組織決定采用美國DVSI的AMBE+2聲碼器作為首選,聲碼器速率為3.6kbps.
dPMR為FDMA接入,成本低廉,技術實現容易。其協議的實現分為直通與轉發。于2005年提出,代表廠家是日本的建伍、ICOM,2008年12月正式公布,協議文件為ETSI TS 102 490和TS 102 658,采用4FSK調制,6.25kHz信道間隔,業務速率4.8kbps.語音編碼算法不作規定,但dPMR的MOU組織推薦采用AMBE+2聲碼器,編碼速率為3.6kbps.本方案的最大優點之一是能兼容過去的調頻設備,適用一般的領域如酒店、建筑工地、居民小區等場合。
兩種協議都成功地應用了現代通信的一些技術,如語音壓縮、相位連續的頻移鍵控、平方根升余弦數字濾波器的應用,較好地解決了信道間的干擾、碼元間的干擾問題,有效提高了頻譜使用效率,節省了能源消耗,產品一上市便受到了廣大用戶的熱烈歡迎。